广东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战略部署,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积极探索、先行先试,重点推动工业企业运用工业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进一步降本提质增效,加快数字化转型。
一是推动工业企业生产设备联网,提升设备运行效率。
近年来,广东通过大力实施以“机器换人”为重点的技术改造,企业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受技术积累、员工素质等因素制约,智能装备运行效率不高。数控机床等工作母机的设备综合稼动率(机器设备实际生产数量与可能生产数量的比值)较国际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以上。因此,广东重点推动工业企业生产设备联网、数据采集和分析优化,着力提升设备运行效率。如广东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通过应用工业物联、边缘计算等新技术,将5000多台CNC(数字加工中心)联网上云,实现以设备实时数据为驱动的数字化生产管控,预计短期(1-6个月)可提升生产效率约5%,中长期(6-12个月)提升生产效率约10%,良品率提升约5%;广州迪森热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应用工业人工智能技术,对工业锅炉运行的海量、复杂参数数据进行采集、监控和分析,实现锅炉备件损伤预测,在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的同时,预计可降低管理成本10%,减少人员20%以上。
二是推动工业企业核心业务系统上云,打破信息孤岛。
当前,大量本地开发和部署的信息系统,造成了企业资源浪费,影响了企业内部数据的互联互通和集成应用。因此,广东重点推动工业企业基于统一的云平台重构企业业务系统,实现数据的流动和集成应用,进一步降本增效。如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基于工业云推动研发设计与生产运营的数字化融合,预计可提高员工工作绩效20%,缩短研发制造周期15%-30%,降低库存量30-50%,同时实现从机器人制造企业向生产服务型企业的转型,软件和系统集成收入大幅提升50%以上;广东吕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一家非标自动化中小企业,通过应用协同设计云、视频维护云,研发设计效率提升一倍,软硬件投入成本降低50%以上,同时实现了客户全程参与设备设计、制造、调试过程,交付周期缩短了60%,成功进入了富士康、百特医疗等世界500强企业供应体系。 三是推动龙头企业供应链上云,实现高效协同。 广东电子信息、家电、汽车等行业产业链齐全、配套体系完善,但大量中小配套企业管理水平低、产品质量差,成为制约整个制造体系增效提质的重要因素。因此,广东重点鼓励龙头企业建设云平台,与供应商实时交互生产制造数据,推动订单交货和生产计划的高效协同,以及产品全生产流程的质量可视、可控。如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基于工业云平台,实现内部6个法人公司、7个生产基地、5个事业部,以及与400家经销商、600家供应商、20多家物流服务商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产品交货周期缩短20%,原材料库存下降22.3%;美的制冷公司通过建设统一的云平台,将上千家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经销商接入,实现了从产品研发设计、销售、生产到供应链管理的数据连通和资源共享,产品交货周期缩短60%,原材料/在制品库存降低90%,产品良品率提升10%。